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党建: 89岁外交官杨成绪:“在国家需要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党建
党建 
89岁外交官杨成绪:"在国家需要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Apr 7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外交官杨成绪。记者 王清彬 摄

我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也是新中国培养的外交官。周总理说过,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们这代人很少有自己的选择,更多是国家的需要,我们在其中也实现了个人价值。

提前一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1949年5月27日清晨,上海市区枪声渐渐停息。我走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看到坐在马路边上休息的解放军,我们互相微笑打招呼。那年我19岁,当时还没意识到,我告别了旧社会,进入了新社会。8月的一天,我的同学拿着《解放日报》冲到我住的南昌路弄堂内,大喊"杨成绪,你考上复旦大学了!"当时,上海国立大学新生录取名单都会登在《解放日报》上。

进入大学不久,我们参加了国庆活动。9月30日半夜,我们1000多人从复旦步行到跑马场(今人民广场)参加联欢。一路上大家一遍遍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还互相拉歌:"中文系同学唱一个!新闻系同学来一个!外文系该你们唱了!"

1952年,我提前一年从复旦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毕业,当时叫作"迎接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大家都很骄傲,因为提前工作说明国家需要我们。我进入了上海市专家工作处和外办前身华东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

我第一次给陈毅市长当翻译真是赶鸭子上架。那天,陈老总在锦江饭店欢迎东德音乐家代表团,他说:"你们的演出余音绕梁、七日不绝。"来自北京的翻译可能因为过于紧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匆匆跑上去,尽量掩饰紧张心情,用德语说:"你们美妙的乐声,将使我们难以忘怀。"完成这场翻译后,上海市领导见外宾的德语翻译工作多由我担任。陈老总性格豪迈、不拘小节。后来他在北京看到我,还跟我打招呼:"你也来北京了。"

毛主席提出新中国外交要另起炉灶。1957年我从上海调到北京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际联络部门,参与亚非记者协会工作。 能去祖国首都工作,我挺高兴。从那时起,我离开了熟悉的上海,直到现在还在北京生活。

"中国也要向资本主义学习"

1972年中国与西德建交。组织又把我调入外交部,外派到驻西德使馆工作。那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刚到西德我有点不适应。当地到处是甲壳虫汽车广告,而我们国内买东西还要凭票。你看,改革开放前,中外差距有多大!

虽然已经42岁了,但我还是级别最低的随员,使馆里不少年轻人级别比我高。首任驻西德大使王雨田是位老革命,他怕我有想法,就找我谈话:"过去你干民间交往,现在搞正式外交,你要学很多新东西。"说实话,我没考虑过级别的问题。进入外交部能学到新东西,还能把所学的德语用在工作上,这样就很好了。

在西德使馆,我的主要任务是每天给使馆领导读报,介绍近期德国新闻、中德关系、世界局势等。读报前,我都要看当地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如此这般就记了厚厚十几本读报笔记。

那时,西方对我们搞技术封锁。1974年,经过反复沟通,我陪国内代表团访问巴伐利亚州的西德航空技术企业MBB公司,德方向我们展示了人造卫星原件。结束后国内同志跟我说,这次参观对提高我们卫星技术很有帮助。

1985年,我出任第四任驻奥地利大使。过去,我们的外交官不太与当地媒体打交道,而我对采访要求几乎来者不拒,上过电视台"脱口秀",参加过电台直播节目,还接受过报纸访问。

有一年,奥地利杂志《资本》记者专访我。我根据国内材料与自己体会,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的成就。最后我说,在企业管理、经济建设领域,"中国也要向资本主义学习"。当时有人担心,我这么放开说会不会被人抓"小辫子"。我想,外交官本来就要从国家利益出发。中外政治制度、价值观不同,这是客观现实。作为大使,我要主动介绍中国发展面貌,这有利于打开工作局面。

突破西方制裁封锁

1989年下半年,我回到国内。那时我59岁,还可以当一任大使再退休。但部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留在北京部里工作。当时我真有点"受宠若惊",我们这代人总是组织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会讨价还价。从1990年起,我出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政研室是外交部的大脑,也是中央外办的助手,不仅要为领导同志草拟讲话稿,还要就外交大政方针出谋划策。当时重大课题是如何突破美国西方对我们的制裁封锁。1990年到1993年,我多次陪同钱其琛外长参加纽约联合国大会,我是副代表兼发言人。钱外长考虑到犹太人在美国政界影响力很大,他每次和犹太人社团交流,都会介绍上海当年如何为犹太难民提供帮助。

那几年联大开会期间,钱外长都与美国国务卿贝克在饭店内会谈。第一年,直到双方坐下,美方都没讲"欢迎",第二年国务卿是到会客室门口欢迎我们,第三年他在电梯口欢迎我们。美国人以这些细微的变化,显示两国关系正在转圜中。这中间,我当好钱外长的参谋,也算作了一点贡献。

1993年,我离开政研室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直到2001年退休。过去,由于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外交官很少有机会带配偶和孩子驻外。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孩子教育没法关心,这点我们亏欠了家人,也做出了些牺牲。但我们这代人亲历了国家由弱到强的全过程,外交人员能参与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很高兴、很自豪。

我从1994年起接受《解放日报》邀约,每年元旦撰写国际述评。今年已连续第25年了。有人问我为何退而不休,我想起在复旦大学读的《浮士德》,大意是魔鬼墨菲斯特对浮士德说:"我带你走向人世间,享尽荣华富贵,你一旦感到心满意足时,你就沦为我的奴隶"。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止人生的脚步。而我也希望能一直思考,继续为祖国外交工作发挥余热。(口述:杨成绪 整理:洪俊杰)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