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平时考核"桩基" Apr 24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首次明确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四种方式,并强调了平时考核的基础地位,为新时代选好人用好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路径遵循。 为治以知人为先。重在平时、考在日常,体现的是全面深入、历史辩证地干部考核理念,不拘于一时、一地、一事,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一贯表现中收集素材、研判分析、甄别把关,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准确的基础支撑,避免了干部考核"急拿现用"、"临时抱佛脚"等问题,为知事识人、精准识人打牢了"桩基"。 指标要设得准,破解"一锅煮"。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是公平公正开展平时考核的前提。现实中,干部职责分工不同、地区差异不同,考察识别标准也应不同。在指标内容设定上,应突出分层分类,除了设置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等情况的共性指标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设置反映工作成果、成效和业务能力等情况的个性指标,区分好"掌舵的"和"划桨的"、专业的与综合的,让同类型的班子和同样岗位的干部在一个"擂台"比武。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置指标,让数字能说话、差距可量化,树牢凭实绩重实干的鲜明导向。 过程要考得实,吃透"活情况"。"案头"到"田头",考核有准头。考准考实领导班子、干部的一贯表现,需功夫在平时。要进一步延伸考察触角,采取蹲点调研、深入谈话、集体面谈、项目一线和工作现场走访、服务对象访谈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对班子和干部的了解。要注重见微知著,从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上看担当、从对群众的感情中看情怀、从对待名利的态度上看境界,真正摸准吃透班子的"活情况"、干部的"真性情"。同时,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重点工作、重要贡献、重大问题纪实制度,建立起干部"干事档案",让干部平时表现"有迹可循"。 结果要用的全,辨别"真优劣"。平时考核为区分"真作为"还是"假政绩"提供了"放大镜",让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干部无所遁形。用好平时考核结果,对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有着基础性作用。要将平时考核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奖优、治庸治懒、问责追责、能上能下等挂起钩来,彰显奖优罚劣的导向作用,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让位子、受警醒,激发起实干担当的"鲶鱼效应"。要做好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的衔接,统筹分析研判,相互印证补充,提高干部考核工作整体水平。 (吕继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