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党建: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记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专家团队

党建
党建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记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专家团队
Apr 7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暮春时节,安徽农业大学建立在定远县的江淮分水岭试验站内,200亩油菜田花开灿烂、遍地金黄。这些漂亮的花儿在这里肩负着一个新使命——给肉羊当饲料。

"油菜作饲料优势明显,低温条件下生长量大,能及时缓解冬春饲料不足,而且营养丰富,牲口爱吃。"试验站站长、肉羊养殖专家张子军介绍说,这项技术是他们团队新近引入、推广的,"每养一头羊,农户能获纯利三五百元。"

一项又一项的科技成果顺势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5年前,安徽农业大学派出教授组团来到定远建立起试验站,陆续为定远县农业量身定做出包括肉羊养殖在内的"九大产业联盟"。仅2018年,该试验站就引进农业新品种77个、应用农业新技术47项,示范推广面积10万余亩,建立试验示范生产基地19个。

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自2012年起,安农大逐渐选配了50多名资深教授分别担任蔬菜、水稻、玉米等产业联盟的首席专家,带领300多名该校中青年专家组成了一支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去年一年,各站主推技术166项、新模式9项,示范推广面积达20万余亩。

俯身下田,为农业转型升级"号脉"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出现新课题。以我省水稻产业为例,就面临主导品种不明确、主推技术不确定、机械化程度低、农机农艺脱节等难题,它们成为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绊脚石。安农大的教授们吹响集结号,走出教室、实验室,奔向广阔的山林田野,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金寨县大畈村村民叶丙向种了一辈子水稻,见到记者,他连说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种地也能种出名堂;二是没想到能跟教授交上朋友。"

由于海拔高,气候偏寒,大畈村农作物多年来一直薄产。5年前,安农大高山有机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丁克坚带领团队走进大畈村,把不利的气候条件变成特色优势,帮助当地农民发展高山有机米。亩产从传统种植的300斤提高到现在平均的600斤,最高甚至达到800斤。同时,有机米的特色也大大提升了稻米的产品附加值,每亩综合增效突破千元。

像这样把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专家,在安农大还有很多:汪承刚是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针对岳西、金寨等高山地区夏季气候冷凉的特点,他带领团队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分析和反复实验,选育出新品种蔬菜30多个,并研制出高山蔬菜栽培技术,高山茭白、高山野生茶都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直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甩帽。皖南综合试验站水产首席专家丁淑荃在传授养殖水产之余,还指导黄山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目标……

组团行动,把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

教授们下乡搞科技攻关时发现,一个人单打独斗不能彻底解决遇到的难题。比如单纯解决肉羊养殖的技术问题,并不能马上实现效益变现,还牵扯到后期的食品加工、冷链运输、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众多类似的意见反馈到学校后,安农大着手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了73个跨学科的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形成一个个乡村振兴"智囊团"。

"单打独斗不如组团行动。现代农业只有成规模、成产业才能有效益。要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必须把有机米产业打造成可持续扶贫产业。"丁克坚说。改良品种、改进技术、基地示范……从生产、管理到加工、销售,目前,丁克坚团队为当地高山有机稻产业提供的是全产业链服务。

安农大校长程备久对送科技下乡的教授们,更是提出新标准:不仅要当专业上的专家,还要当产业经济学家,更是社会活动家,要学会与政府和企业打交道。在这样的思路下,专家团队的成员要么和相关领域同行携手,组团作战;要么身兼多能,一专多能。"用油菜花养羊的技术,就是和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合作,解决了生产前端的饲料问题。"张子军告诉记者。他还协助颍上县引入肉类加工企业,将淮北市及甘肃省的一些冷鲜肉加工企业引进颍上落户,与肉羊养殖户签订订单,保证销路无虞。

增收致富,让市场成为科研"验金石"

只有最后看到真金白银落入农民袋中,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扶贫增收,这是安农大农业科技专家团队专家们的共识。而检验成败的标准就是市场。

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徐文娟本来的专长是蔬菜栽培。近年来,她敏锐地发现小龙虾市场利润非常可观。于是,她动起脑筋,搞起"莲藕—龙虾"栽培模式。这么一来,每亩水塘里龙虾收益可以赚回种养成本,而莲藕收益的3000多元就可以成为纯收益。这一模式目前已在定远县得到广泛推广。为进一步延长莲藕的产业链,徐文娟在定远青莲种养合作社开展莲藕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将藕农拟废弃的商品价值不高的小藕、孙藕等加工成藕粉,既增加了藕农的收入,又解决了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她还将自主选育的早熟莲藕品种"庐藕一号"引入种植,使莲藕上市期提早到6月份,错季上市卖出好价格。

"将研究课题与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研发成果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科技落地开花结出致富果,让养殖户感受到,我们是他们的技术支柱和靠山。"畜禽产业联盟首席专家陈宏权教授说。在广袤的江淮大地,安农大这支科技大军,用农业科技点燃了农民勤劳致富的希望,合力谱写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赞歌。

·记者手记·

当前,我省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兴旺,科技人员的助力尤为关键。作为汇聚了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们有科技优势,更重要的是有着炽热的服务"三农"的决心。他们挽起裤脚和袖子,投身到最贫困、最亟需科技改变命运的基层去,成了老百姓口中"最不像教授的教授",也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亲身力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广袤江淮大地也是检验科技成果的"试金石"。科技成果只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迸发出生命活力,取得最终价值。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像安农大专家教授那样,真正把情怀落在实处,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记者 陈婉婉)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