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20年,一直深耕在数控(智能)机床研发及制造第一线,主持和参与了4项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取得主导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明专利3项,成为"代表中国一流冲击世界一流"的业界重要领军者……
她就是沈阳机床集团优尼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i5T5产品线经理盖立亚。今年43岁的她,是高级工程师,先后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等,今年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初出茅庐即设计公司首台数控车床
1999年,盖立亚大学毕业入职沈阳机床集团公司机床研究所。这一年,公司正好从生产制造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转型。盖立亚跟着一位资深工程师研发CKS6132数控机床设计,2000年时,这位工程师生病住院,重新安排人可能赶不上交货时间。时任沈阳机床研究所所长王瑛问盖立亚:"你敢干不?"盖立亚没有细想,就答应了。
时隔多年,她同记者谈起这件事时,自己都禁不住笑起来。"大学毕业才一年,就敢接公司第一次搞的科研项目,你说我是不是有点'虎'?"
当时,研究所能够用于产品设计的电脑只有五六台,像她这样刚来的年轻人白天几乎没机会使用,她就等别人下班了再用,一干一个通宵是经常事。
设计搞出来了,按设计机床组装起来了,可一试车毛病一大堆:主轴振动、刀架不锁紧、防护漏水。装配工人毫不客气地叫盖立亚:"你赶紧过来看看!"从机床漏出的水淌了满地,她二话不说就钻到车床下找漏水点。漏水点找到了,重新设计了防护装置,问题解决了。紧接着又解决了主轴振动、刀架不锁紧等问题。
2000年8月,按时交货。这是机床公司第一台高端数控车床,开创了国产数控机床商品化之路。很快,她又设计出6145、6154、6125系列产品,实现量产后成为公司主打产品。
"你都不知道你们的机床有多好"
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德国舍弗勒公司要在江苏昆山建厂生产轴承,需要一批高档数控机床,沈阳机床公司进入他们的视线。
德国这家公司有研发能力,他们拿出了所需机床设计方案。盖立亚担任沈阳机床公司谈判组组长,她带着团队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涉及气候、材料等实际情况,德国的设计不完全符合在中国生产轴承产品的要求。于是,她带领团队又搞出了一个新设计,在工率、扭矩、精度等方面都优于原先设计。
德方采纳了设计,但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标准,要求高效率、高精度、高刚性,主轴一米直径跳动不超过2微米,单脉冲进给不超过1微米。盖立亚说,这"三高"要求在机床性能实现上往往是矛盾的,速度过快就可能影响精度,刚性强往往又影响速度。难度很大,但盖立亚没有退却,2007年8月,她代表公司与德方签订了合同。
这一年,33岁的盖立亚怀孕了,妊娠反应特别强烈。考虑到这份合同不仅能给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是设计技术的一大突破。她深知,必须坚持下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组织技术人员自制毛坯料在机床上进行模拟模型试验,并对切削结果进行比较。对机床结构、参数设定、加工工艺、切削效果、性能、精度等环节,反复修改技术方案11次。
还有4天就到预产期了,盖立亚将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等一个个细节写出来,交给她的同事,才离开现场。生完孩子,产假还没休完她就参加了设备调试。
最终提供给德方的机床超出设计要求:实现了加工精密大型轴承以车代磨,提高加工效率4~5倍;德方要求单脉冲进给1微米,实际达到0.5微米(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多项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德国专家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对盖立亚说:"盖,你都不知道你们的机床有多好!"
仅这一家企业就陆续从沈阳机床公司订购上百台机床。
自主设计的智能机床替代进口
2015年底,盖立亚在上海出差。在上海从事技术服务的同事告诉她,购买i5T5智能机床的那家企业要求退货。盖立亚跟着这位同事来到该企业,仔细了解用户需求和机床存在的问题。原来,这家企业加工的轴又细又长,机床卡盘两边一卡轴就弯曲,难以加工。但日本的机床能加工这种细长轴。
盖立亚同意机床返厂,但告诉该企业老总,他们一定能生产出满足其要求的智能机床。
2016年4月,通过与i5上海研究院协作攻关,公司推出了首台智能尾台机床,解决了细长轴在加工时弯曲问题,其性能与日本同类机床完全一样,而价格只是一半。过去,涡轮增压器、转子轮、电机轴等难加工件都需要进口设备加工,而i5T5智能尾台机床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替代进口,也成为沈阳机床公司的主打产品。
2014年,公司为了让生产的产品更符合用户要求、服务更加及时周到,在全国设立了八大片区,将优秀技术人员派到片区工作,盖立亚负责京、津、冀、山东4省市技术开发和服务。
这一年,盖立亚的孩子才6岁。"孩子病了,想妈妈,一通电话两人一起哭。自己跑完这省又去那省,见到同事感到特别亲,一离开就感到特别孤独,忍不住掉眼泪。"盖立亚要强、能吃苦,有泪也不愿在外人面前流。驻外一年,她成为销售状元。(顾威 记者 刘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